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python 装饰器
阅读量:7025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85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def w1(func):    def inner():        # 验证1        # 验证2        # 验证3        return func()    return inner @w1def f1():    print 'f1'

当写完这段代码后(函数未被执行、未被执行、未被执行),python解释器就会从上到下解释代码,步骤如下:

  1. def w1(func):  ==>将w1函数加载到内存
  2. @w1

没错,从表面上看解释器仅仅会解释这两句代码,因为函数在没有被调用之前其内部代码不会被执行。

从表面上看解释器着实会执行这两句,但是 @w1 这一句代码里却有大文章,@函数名 是python的一种语法糖。

如上例@w1内部会执行一下操作:

    • 执行w1函数,并将 @w1 下面的 函数 作为w1函数的参数,即:@w1 等价于 w1(f1)
      所以,内部就会去执行:
          def inner:
              #验证
              return f1()   # func是参数,此时 func 等于 f1
          return inner     # 返回的 inner,inner代表的是函数,非执行函数
      其实就是将原来的 f1 函数塞进另外一个函数中
    • 将执行完的 w1 函数返回值赋值给@w1下面的函数的函数名
      w1函数的返回值是:
         def inner:
              #验证
              return 原来f1()  # 此处的 f1 表示原来的f1函数
      然后,将此返回值再重新赋值给 f1,即:
      新f1 = def inner: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#验证
                  return 原来f1() 
      所以,以后业务部门想要执行 f1 函数时,就会执行 新f1 函数,在 新f1 函数内部先执行验证,再执行原来的f1函数,然后将 原来f1 函数的返回值 返回给了业务调用者。
      如此一来, 即执行了验证的功能,又执行了原来f1函数的内容,并将原f1函数返回值 返回给业务调用着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alan-babyblog/p/5191017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算法---->贪心算法
查看>>
linux守护进程
查看>>
生活总结[置顶] 程序员的奋斗史(十八)——人活着,只是一种态度
查看>>
状态目标bfs+哈希表 + 三杯水
查看>>
MVC系统过滤器、自定义过滤器
查看>>
ASP.NET MVC+EF框架+EasyUI实现权限管理系列(20)-多条件模糊查询和回收站还原的实现...
查看>>
管理管理器深度探索QT窗口系统---布局篇
查看>>
Jekyll – 基于纯文本的开源静态网站 & 博客系统
查看>>
HTML <font> 标签
查看>>
NSString / NSMutableString 字符串处理
查看>>
3、C语言中一般类型的指针变量细解
查看>>
zookeeper
查看>>
IEnumerable和IEnumerator 详解 (转)
查看>>
web service接口测试工具选型
查看>>
Stage3d 由浅到深理解AGAL的管线vertex shader和fragment shader || 简易教程 学习心得 AGAL 非常非常好的入门文章...
查看>>
vi编辑器的使用方式
查看>>
JOIN与EXISTS(子查询)的效率研究
查看>>
编码规范
查看>>
使用uliweb自动创建表单
查看>>
linux文本文件按列合并
查看>>